找到相关内容195篇,用时2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十重唯识观”论华严宗与唯识思想的交涉

    研究第六》,东京:岩波书店,1965年,页69-71。  [16] 竹村牧男,〈地论宗、摄论宗、法相宗〉,《讲座大乘佛教8─唯识思想》,东京︰春秋社,1982年,页267-268。  --------...起信论》与真谛的关系,参考宇井伯寿,《印度哲学研究第六》,东京:岩波书店,1965年,页66。  [33] 隋沙门法经等撰,《众经目录》:“大乘起信论一卷(人云真谛译,勘真谛录无此论故入疑)”,《大...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2852286.html
  • 僧宝正续传(1)

    大沩果禅师  护国元禅师  云居如禅师  真牧贤禅师   第六  鼓山圭禅师  径山杲禅师  福严演禅师  黄龙震禅师   第七  德山木上座  临济金刚王  代古禅师与洪觉范书(...  宋 祖琇撰  7   僧宝正续传目录   第一卷  罗汉南禅师  圆通旻禅师  兜率照禅师  潜庵源禅师  泐潭照禅师   第二  宝峰准禅师  花药英禅师  明白洪禅师  开福宁禅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4052821.html
  • 唯识思想的十二缘起说-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

    五十一、大正, 30.p.579上、宇伯寿:“印度哲学研究”第六, p.546.(28)MAVT山口梵本p.37.l.4-5. Pandeya本p.29. l.19."`samskarair ...唯识思想的十二缘起说:以中边分别论为中心 叶阿月台大哲学论评第四期(pp.61-75) 61页 《十地经》第四现前地中所说的"`cittamatram idam yadidaim ...

    叶阿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23653848.html
  • 守培法师在《首楞严经妙心疏》中对法相宗的破斥

    中枢。破遍计显圆成。生遍计灭圆成。圆成与遍计有生有灭。依他起性。常住不动。遍计生。名为染依他。圆成生。名为净依他。彼不觉悟。二性并存。即自破唯识宗也。《首楞严经妙心疏》五   第六   ▲十者。...首楞严经妙心疏》一。  ▲  所谓心生法生者。指七识而言。法生心生者。指六识而言。非心法反复无区别也。起信论云。无明熏真如起妄心。妄心即七识。以有妄心。复熏无明。起妄境。此即心生种种法生义也。由...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02354269.html
  • 有病事醫不要事神(3)

    后者译出于延兴二年(西元四七二年),此非刘义庆(西元四O三——四四四年)所能见者。故「杨林入梦」当系受鸠摩罗什所译《大庄严论经》之影响。  76见《胡适文存》第三集第六三侠五义序。  77同右。  ...佛经翻译家在译经之时,做了如此之附会(就如中国之龙译为英文竟变成Dragon——恐龙,相去何止千里?)此外,还有就是「四阿含中的龙」又提及「在原始经典之《阿含经》中,论及蛇或蛇聚者,仅《杂阿含》第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65954639.html
  • 汤一介:文化的豆动及其双向选择——以印度佛教和西方哲学传入中国为例

    《拿来主义》,载于《鲁迅全集》第六,《且介亭杂文》中,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11}《伏尔泰书信集》中,有一位年轻人理查德(Reichard)给伏尔泰的信中说:您是欧洲的孔夫子,是世界上最..."等等。在这些问题之辩难中,既可看到相互冲突处,又可见到相互吸收处。这时正是由于佛典翻译日多而出现了佛典经师讲论之盛行,表面上似有印度佛教取代中土文化之形势,但至刘宋《涅经》渐流行,特别是四十本《大...

    汤一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3955100.html
  • 长阿含经研究(2)

    Series.  以上係說明日本國譯一切經與南傳大藏經之整體關係。茲詳細列表介紹日譯一切經阿含部與南傳大藏經之巴利四部(四阿含)之關係如下:南傳大藏經第六 長部經典一 漢譯相當經 一、梵網經 ...三分三十四經。長部、長阿含原先大約由三分三十經構成。巴利之第一分為戒蘊品Sīlakhandha-vagga,包含第一至第十三之十三經。其中,第六摩訶梨經,第七闍利經,第十須婆經等三經,漢譯中不見相當之經...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0455307.html
  • 当代台湾佛教的佛陀观及其宗教实践

    1965年  宇井伯寿,《印度哲学研究》第六,东京:岩波书店,1965年  早岛镜正等着,《佛陀观》东京:日本佛教学会编,1988年  ,《明治百年纪念佛教大年鉴》东京:1969年  前田惠学,《原始... 102  第六章 当代台湾藏传佛教佛陀观及其宗教实践 105  第一节 藏传佛教在台湾的发展 105  第二节 藏传佛教佛陀观的思想内涵 107  第三节 藏传佛教佛陀观在台湾的宗教实践 116  ...

    廖淑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5955647.html
  • 吕澄是谁?——汉语佛学最严重的遗忘

    世纪初,汉语思想界有范寿康、吕澄、宗白华等 大力提倡“生命美学”,而首先在美术领域提出改革口号的就是吕澄。一九一八年,吕澄在《新青年》第六第一号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美术革命》的文章,指出对中西古今的...有:  一、在玄奘所译《瑜伽师地论》最后二十中,发现《摄事分》的大分是引用全部《杂阿含经本母》,因此探明瑜伽一系学说真正来源为上座部禅法。它为研究瑜伽系的渊源和大小三乘佛法的相互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根据...

    李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94155910.html
  • 曾其海著:天台佛学(5)

    第六里也虽然提出“顿、渐、不定、秘密”,却没有“化仪四教”的提法。但在他晚年的著作《四教义》第一卷里可见到他将“化法四教”与“顿、渐”及“五味”并用,这可标志着智凯“五时八教”思想的形成。  ...天台宗判教思想的主要典籍是:第一,智凯的《法华玄义》十的“五重玄义”的第五重判教部分;《法华玄义》一的“七番共解”里的第三项。第二,智凯的《四教义》(六),《佛祖统纪》二十五说它是智凯《...

    曾其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02955940.html